這是一部讓我看到睡著的片,實在不是因為片子是黑白的,而是因為我太累...
但這又是老師指定期末報告要分析的片子
我只好從別人口中,以及自己所看到的前半段去完成這篇分析

重點當然不是因為我覺得我超強(這樣還能打出滿滿一頁,而且老師只要求半頁XD)
而是我不小心又把自己的經歷又交待了一遍
老師應該看不出來吧,我倒是覺得像在打給自己看的一樣

所以,回應我自己下面那一篇文章
有時候不見得是包袱,可以是累積...

如果對寫報告有用的話XD

P.S.在繳交報告前夕張貼,有人竊取我的文字或概念者...
我祝你影片文本分析被當掉XD


影片文本分析---母狗
La Chienne (又名〝粉紅色的街〞 尚雷諾 1931 法)
一開始以木偶的對話做為開場,取代很多電影都可能會用的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的獨白來做表述,剛開始讓我覺得突兀,可是後來沉澱過後卻不覺得多餘,反倒是覺得相當的有創造的爆發力,因為不管是用劇中的任何一個人物的獨白來做電影的引頭,都可能讓整部電影導向獨白的那個人的主觀概念;若是用第三人稱的獨白,則會顯明地讓觀眾知道是作者要向大家來說這個故事,所以作者以木偶這個相當具喜感概念的”道具”(或說是角色)來成為影片的開端,試圖讓觀眾感受到喜劇的氛圍,一方面讓木偶跳脫作者的身份來談論作者與本片,又能讓作者默默化身為木偶的身份來對觀眾說話,而在設計木偶的台詞時,卻在打打鬧鬧當中以一個嚴肅的口吻說出這部片不是一部喜劇(也不是悲劇),除了企圖製造一個反差外,也是想削減觀眾懷抱看喜劇的心理,或是直接把觀眾的預設立場歸零。最後以落幕收尾,也向前呼應了木偶劇場式的開場,也可以讓觀眾回想起木偶在一開場說的那些話,而認真思考這部電影的喜劇(或悲劇性)成份有多高,然後幕落下做一個完整的結束,隱約帶有作者想跟觀眾說「戲演完了,你們慢慢想想吧」的意味。
在雙三角關係這部份,人物性格的塑造跟劇情的走向完完全全呈現一種寫實風格,雖然我有許多不解的地方:男子與妻子之間是否真有婚姻關係,若有,為何前夫的出現能夠立刻瓦解男子與妻子的關係?若無,為何男子與妻子這兩個只剩埋怨不再有愛情存在的人還不主動分離?作者無非就是想要以角色的矛盾來讓觀眾去思考人生中(或個人人格上)免不了要出現的矛盾情節。並不是理智就能夠解決所有問題,或是溶化人生所有停滯不前的冰點,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到智慧無用,因為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賴感覺以為生,就算再過理智的人也難免會陷入自己的盲點當中無法自拔,就像是另一對三角關係當中,妓女理當知道皮條客對她的情感虛多過實,但她情願去揮霍男子對她的愛戀,甚或是以欺騙他(男子)、出賣他(將男子送她的畫作簽上自己的名變賣)來表現她對男子真心誠意的對待的毫不在乎,這就是我們情感當中真實卻又無法以理智批判之處。
而男子在發現自己的畫作在畫廊被高價出售時,竟絲毫沒有任何心理衝擊地就原諒妓女的行為,這也是另一讓我不解之處,男子身為出納員,這是相當枯燥且一成不變的職業,卻在業餘時以繪畫自娛,且在繪畫方面的藝術程度及男子對繪畫的執著程度看來,男子儼然已是一位可以畫家自居的人,並在男子與妻子的對話中可得知男子對畫作的看重,但他卻可以忍受來自自己靈魂併發出的藝術作品被冠上他人的名字而被出售,可見得他對女子情感的認真與執著,他可以默默(甚至於有點欣喜地)接受自己的畫作被盜名變賣,但卻無法忍受妓女背地裡仍舊與皮條客往來,因愛生恨甚至於造成殺機,這種寫實的手法刻劃的人物心理的確讓觀眾看得驚心動魄,看得反身自省。如果說畫是男子的靈魂,而他卻甘心願意讓妓女去踐踏自己的靈魂,只求換得妓女的愛情或僅僅是陪伴,怪不得最後他在殺了妓女之後,冷眼看著自己的自畫像售出,在愛情變質走味盡剩背叛之後,連靈魂裡最精粹的部份似乎也一文不值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瑞比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