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很久,始終覺得自己被誆了。


雖然此刻我應該更站穩腳步選擇去相信,但在自我意識下的盲目相信,就變成是一種真愚昧。


非常狀況中,
我還是會想要follow我的感覺,相信我的認知。


所以也許你可以有很好的理由漫天漫地蓋過一切,但我卻不想要接受。

我有我的觀察會變成我的觀點,我有我的感受會牽引我的感知。



跟朋友聊了很多,關於一個人做了不對的事,那麼身為一個旁觀者,或是一個直接被波及到的人,應該怎麼使力才能成就一個所謂的 win-win situation?


我會選擇在能力範圍裡去包容,也讓這個人感受到這一份寬待,期望這個人能默默改變。

朋友覺得,對有些人明說會有用,但也有人始終不會想改變自己。


回到個人本身,
那就導向兩個形而上的層面:心理上的在乎會表現在積極面;落實出來一份所謂的責任心是消極的選擇。


如果在乎,就不會允許錯誤堂而皇之一再出現,會想要積極正面地去形塑自己,魚幫水水幫魚,在正確的事上顯得利人利己。

如果有責任感,消極上至少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事,然後為著既得利益努力去達成。


若要以形而下來量化評估,在樣本數充足的狀況下,如今的結果實在讓人悲觀。


寫下這些,都不知道是自己在語彙使用上游刃有餘,還是算在數學邏輯上小有概念。

因為回溯到自己的經驗,不管是出於主動或是迫不得已,我也曾漫不經心把一些不是理由的理由變成堂而皇之的藉口。

最終是把自己搞黑,到現在還不見得能由黑翻紅。


始終是這社會太現實,它有它的遊戲規則,我要自說自話、玩自己的,自然而然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我也是太晚才明白這道理,深感划不來也無力回天。



最後,朋友覺得我還是有超越之處,至少在得到結論之前,我以身心靈承擔了很多歷程跟虧欠才得到這樣血淋淋的結語。


我自己倒覺得很釋然。


還好沒有太多番外篇。如我朋友所言,如我心有餘悸。


而我在這樣的結果上看得更明白,雖然我自知默默承受太多不見得是件好事、不見得見容於這個吃人的社會,可是從中我已然汲取許多經驗跟智慧,有輸有不輸,我有成長有收穫,經驗值都歸我。


而漫不經心的,也許現在還能嘻皮笑臉換一點心安理得,但別忘了社會總是讓人有取有還。


我輸蝕而你佔去的那一塊,也許有朝一日不會再是回到我身上,

但也總不會是you keep getting all wins,


總有一天會付代價。

不快不慢,但我也執迷地相信,會有那麼一天。


因此,生存的意義,在自己的日記本裡。
也在別人的心上。


留下一個好名字,是好的,只要不過份愧對自己、壓榨自己以成就一切。


別忘了,每一次的非常狀況中,儆醒或放縱反應出來的果實,都被一一檢視著,
而所有的果實,終將只有我自,在獨吞。


管好自己,天在看。


彼此提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瑞比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