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前夕,我說,我們今年來包粽子吧。


小的時候曾經跟著母親包過一次,在我們家還會自己包粽子的年代。

母親總是自己包粽,奶奶的粽子更是廣受歡迎到不能罷休的地步,然而,奶奶始終是懶得包了。


恍惚中都記著小時候的無賴,賴著時光以為可以不要長大、不要分離、不要失去,

然而,大了之後回頭望,方知

美好都是這樣消逝的,


時光總是吝於暫停,

年代就是這樣泛黃了,一如清水流過粽葉時溶生出的色暈。


其實我一點都不喜歡吃粽子,小時候我不喜歡吃的每一樣食物都來自於母親的強迫推銷行為,

那是無法選擇的年紀,我一直到好大好大的時候,才開始認知道原來自己是有選擇權的,

於是我選擇重新喜歡上那些記憶裡總讓我厭惡的食物,

我總笑著想,這大概是老化的前兆,包括

從記憶裡的味道去找回那個,曾經最美好的年代,


粽葉跟童年時記憶裡的一樣,會割手,

當我蹲在浴室仔細地洗過那一片片粽葉時心裡這樣地在追憶著,但不同的是這一次我甘心情願地給出雙手去清洗,給出時間去包粽,

包粽時粽葉仍像童年記憶裡一樣割手,但不同的是,

我不再是那個手小、手不巧地無法把一顆粽子拿捏成形、然後敗興棄甲潛逃的孩子,

母親在身旁再叮嚀一次包粽的程序,我翻閱腦海中曾經走過的步驟,

一顆顆粽子在手中,變成安安靜靜綑在繩上的成品,

連母親都詫異繩上一顆顆安靜的有模有樣。


這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我們包出一顆顆簡單的粽子,

沒有華麗複雜的內容,

只是為了吻合一個太念舊的女孩,在成長的路途中,突然衍生的「想包粽子」的心情。


當粽子在快鍋中,快鍋發出催促的聲音,房子裡突然多了一個粽子的香味,

我走回客廳,心裡真的只是很單純的意念:

也許再過一段時間,這身旁的人都不再肯包粽了,弟弟依舊可以記得,並且記到很老很老的時候,每逢這個優美的端節,家裡曾經有母親與姐姐在廚房揮著汗忙碌著,

然後,這屋子的氣味,會突然像節慶的歡愉般,洶湧開來,

洶湧成記憶裡一段存在。


沒有煙囪、沒有大灶,

但仍有思念的記憶蒸融。


也許,我就是這麼傳統的人種。

也許。


這是很簡單的粽子,很簡單的心情,

追憶已逝似水華年,並且,延續一種初衷,

喚起,


記念著缺了席的父親。


回不去的記憶,就用食物吧。



我想我真是老得可以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瑞比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