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批評的期末分組報告中,我們這組試圖以女性主義、類型分析、跟意識形態來解構女人我最大這個當紅的電視節目
我不是這個節目的忠實觀眾,但我承認我很愛看
我不會刻意去記憶節目的播放時間,但是如果不小心轉台轉到這節目,我85%的機率會放下遙控器然後專注的看節目內容
我也會試圖去依循節目中所提到的內容,來妝點自己
但我想說的是,因為做了這份研究,我覺得如果妳或你很喜歡這個節目
但你或妳今天沒有來上課,或者沒有正當的理由來聽我做這個結論
我感到相當的可惜

從今早三時許打好這篇結論起
一直到早上呈現時老師聽到我結論的微笑點頭
報告完後忘了誰對我說我結論講得很不錯
一直到很晚,社團的學弟無意間看到這篇結論,露出不可思議的認同神情,然後叫另一位女生也來看看

我想,最後我決定把這篇文章放在這裡

謹獻給---「女人我最大」的忠實觀眾 與 所有的女孩們



綜觀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以女性為主的流行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時代也許還不會這麼快就過去,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女人我最大」節目已經打下了一個深厚且不易動搖的基礎。站在節目立場,實為可喜可賀之事,但站在一個研究者的立場,我們也知道,女性盲目群起向流行與時尚跟進的風潮,自古至今,仍是大社會的一個慣性,簡單而言,在女性主義自以為抬頭的二十一世紀,女性的自覺依舊存在於傳統父權社會的體制之下。女人生而為追求美,但美的定義又跼限在男人的眼光中。

當我們的衣著品牌,髮型妝扮出自男設計師之手時,我們也許沒有思考過,這些所謂的「美」,是男性站在女生角度的貼心設想,或是一味地將其所好加諸在女性身上,又或者言,在所謂的流行時尚節目中,卻遲遲沒有出現以男性為主要收視群的節目,女性追求男性心中所謂的「美」,而男性卻依然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在節目中我們可以常常見到所謂的老師評論來賓的服飾穿著,似乎非得經過他們的改造之後,才能算是美麗、流行、時尚,以研究者的角度來看,其實美的定義是相當主觀的,也正因此流行能創造許多風格,但是節目中試圖將個人(或少數人)的主觀轉化為眾觀賞者(或社會中、國際上)的客觀,從中跳脫出來看,不難發現節目推薦的不只是流行商品,而是將女性的美與流行商品畫上等號,不知不覺女性的美依舊成為商品的一種,而女性卻樂此不疲。

如此一來「女人我最大」之節目名稱,實在茫然不知該說所謂的女人「我最大」所指何事,空得一個極富女權為霸的節目名字,以及乍看之下以女性為尊的節目內容,但深思其蘊之內涵,依舊離真正的女性自主自覺很遠很遠。讓研究者當下不免一驚,莫非所謂的女權至上只是空穴來風?!

畢竟,女性主義的存在短短不過兩個世紀(或以西蒙‧波娃的《第二性》1949問世時計起,便更加短得不及一個世紀),女性要完全自主,完全跳脫依附父權主義的窠臼,需要更多的教育與空間讓女性成長,我們的媒體相對的要擔負起這樣的重責大任,而不是一味的致使女生向下沉淪。

在真正的女性自覺出現之前,我們只能祝福所有的女性都能活得健康、快樂、有尊嚴。







所謂女性的自覺,其實我也含含糊糊說不出個所以然
但我的的確確祝福每一位認真活著的勇敢女孩
不是要刻意把自己吃胖,或是把自己曬黑
而是拒絕讓同性或異性用男人的眼光來審視我們,嘲笑我們

不依附什麼的,就是自信的存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瑞比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